美国“工业设计之父”——雷蒙德·罗维!
来源: | 作者:韵博设计 | 发布时间: 2023-04-10 | 39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大到飞机、轮船、火车、宇宙飞船和空间站,小到邮票、口红、品牌logo和商品包装,纽约时代报说:毫不夸张,这个设计师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象。

大到飞机、轮船、火车、宇宙飞船和空间站,小到邮票、口红、品牌logo和商品包装,纽约时代报说:毫不夸张,这个设计师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象。



在美国《时代》周刊评选出的“形成美国的一百件大事”中,将他1929年在纽约开设设计事务所列为了第87件。
他也是全球首位登上《时代周刊》封面的设计师——他就是雷蒙德·罗维(Raymond Loewy)。



1951年,他曾骄傲地向世人宣布:一个在美国普通生活的人,无论他是在城市还是农村,每天都无可避免地,或多或少要接触到罗维设计的物品。
他被公认为美国的“工业设计之父”,他的一生伴随着美国工业设计的开启、发展、巅峰再到逐渐衰退。毫不夸张地说:罗维的一生就是一部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简史。



如果没有罗维,很可能就没有今天“工业设计师”这个职业。


01
事业的开启



罗维1893年出生在巴黎,从小对火车、汽车等机械感兴趣,大学攻读了工程学专业。
就在他完成学业,试图在机械设计上大展身手的时候,一战爆发了,毕业即失业,于是去部队当兵了。
1919年,一战结束,罗维从部队退伍。当时他已经年奔三十,两手空空,口袋里的几十法郎就是全部的家当。
于是,他选择去美国碰碰机会。当时第一份谋生的工作,就是插画师。



执行力和市场敏锐度都极高的他,用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,创作出了大量新颖的时尚插画,并以每张75美元的价格卖给《Vogue》、《时尚芭莎》等杂志。而且他画画的速度特别快,几乎一小时就能画一张。



因为经常接触印刷行业,1929年,一个紧急的临时订单,改变了他的人生。
基士得耶( Gestetner),一家现在也还存在的英国老牌办公设备生产商,让他在五天之内,为该公司的复印机做一个改良设计。
罗维赶紧忙活了起来,他设计了一个外壳,将笨重、粗陋的内部机器包裹起来,又对机器的转动曲柄、复印台面的形状进行了修改,还设计了一个线条纤细却坚实的支架。整部机器摇身一变,成了具有装饰美感的家具。



这台复印机一经推出后,立即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成了每家办公室都想入手的爆款。
复印机设计的成功,也让罗维开始由插画转战到工业设计,并由此开启了美国工业设计的新纪元——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发现,好看的外型能让他们的商品更加好卖。


02
“设计梦想家”



“流线造型”一直被人认为是罗维设计中最大的特点。他在1933年设计的这个卷笔刀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风格。



1937年,他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合作,设计了好几款著名的车型。其中,宾夕法尼亚S1型蒸汽机车,通过罗维设计的纺锤状造型车头,不但在功能上减少了30%的风阻,美学意义上,它流畅的线条也非常具有现代感。现在咱们的复兴号、和谐号前的子弹头,可以说和它一脉相承。在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,这辆蒸汽机车更是作为美国铁路形象的代表,出现在了展会现场。



而大家都熟悉的“灰狗巴士”,也是由罗维设计改良,在车身中加入了倾斜的挡风玻璃,内嵌式头灯以及轮胎外壳。



不过,罗维的设计之路也不是顺风顺水的。在进军交通工具行业的几十年里,他和底特律的多家汽车公司发生矛盾,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抗战。



作为美国“汽车上的城市”,底特律城中的很多设计流派都主张奢华的汽车风格,号召大家多消费豪车,但罗维是1930年进入汽车设计行业的,那时正值美国爆发经济危机,也就是历史书上的“大萧条”,他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,推行的设计原则是:简练、典雅、美观,经济节油而且容易保修。



这样的实用主义,也让他的设计非常受到消费者的喜爱。
虽然罗维的“流线造型”设计风格与欧洲的现代主义相契合,但大家如果误以为他是一位有艺术情怀的设计师,那就大大的错了。
罗维非常在意设计的商业价值,他认为一个东西只有卖得好,才算真的好。当别人赞扬他的“流线造型”富有艺术感时,他是这样回应的:“最美丽的曲线,就是销售上升的曲线”。



罗维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媒体公关高手,现在“搞人设”这一套,基本是他玩剩下的。
创办设计事务所后,他用自己法国人的身份,在美国大搞“欧洲绅士”的人设,频繁地在报纸、杂志和电视等媒体上发表演讲,并将自己的公司营销成一家“老板大方又幽默,员工时髦又快乐”的前卫设计事务所。



到了上世纪80年代,罗维的设计事务所已经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、经济效益最好,规模最大的设计公司,早在五、六十年代的顶峰期,公司的雇员就达到两百多人。
除了交通工具、工业产品的设计,他还将业务板块拓展到了品牌的logo设计和商品的包装设计。埃克森公司的商标、石油公司“壳牌”的标志性logo,美国邮局的服务徽章等都是出自罗维设计。



当然,大家最熟悉的一个,可能还是可口可乐的包装、标志设计,甚至连可乐的销售车与饮料零售机的设计,也是由罗维一手包办。



不过罗维也在行业内引起过一个不小的争议。他公司旗下雇佣了上百位设计师,经受上千个项目,但所有的项目都必须挂上“罗维设计”的标志,以他个人的名义出品。很多设计师愤愤不平地抗议,说他这是在抢别人的设计成果。



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统一的品牌化营销,也让“罗维设计”在当时彻底“出圈”,很多公司内的设计师走出去,只要挂上“罗维设计”出来的,就会身价大涨,有点像现在大家一听是从阿里巴巴、腾讯出来的,就会自带精英光环。
所以,一方面,设计师觉得“罗维设计”的挂名抢了自己的个人成果,另一方面,他们又从这个名号中受益,获得社会认同。
因为极高的行业声望,1967年到1973年,罗维还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聘为常驻顾问,参与到空间站的设计。



那时,NASA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:如何在极端失重的情况下,确保宇航员生理与心理上的安全与舒适?
罗维通过采用模拟重力空间,以及在舱内开设一个能远望地球的透明舷窗,让三名宇航员安全地在空间站里生活了长达90天。



负责人在事后,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,对罗维的设计送上一大波彩虹屁。
罗维的设计生涯一直持续到了80多岁高龄。在人生的最后几年,他选择回到了故土法国,在旅行中悠闲地度过。
从一无所有,到建立庞大的设计帝国,可以说,罗维就是一个典型的“美国梦”践行者。



他对欧洲的包豪斯、新艺术运动、装饰艺术运动都有深入地了解,并从中吸取灵感,并将设计的专业性巧妙地转化到了商业上,创造了极高的市场价值。



如果说德国为世界贡献的是现代设计教育理论与体系,那以罗维为首的美国工业设计,就将“好看”变成了实实在在的“好卖”,并在高度的商业化中,推动设计的职业化。无论是罗维,还是后来乔布斯与苹果,都从实际生活中,商业消费中,让设计产生了影响世界的力量。


虽然被奉为“美国工业设计之父”,但罗维从来没有试图去建立自己的设计体系或学派。他说自己的设计哲学是:MAYA(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),非常先进,却能为人所接受。
他不会去做太超前的东西,他设计的东西都能被人所接受。可以说,他是一个完全凭借敏锐直觉、强大执行力而开辟出一个时代的设计大师!